跳到主要內容

堅忍不拔的劉禹錫



《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

 

《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為匈奴族後裔。

 

1作品原文

浪淘沙(或竹枝詞)

唐•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注釋】

(1)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後也用為詞牌名。

(2) 讒言:譭謗的話。

3)遷客:指被貶職調往邊遠地區的官員。

4)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雖然一時被小人陷害,歷盡辛苦之後,他的價值還是會被發現的。淘、漉(lu):過濾。

 

【譯文】

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

也不要說被貶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頹廢沉迷。

淘金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

要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2作品鑒賞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詩人在這兩句詩中以堅定語氣表明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沉”的現象未必是必然發生的。或者說,即使讒言如“浪深”,遷客卻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遷謫逆境待遇的人也不都會如泥沙一樣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奮爭搏擊不已的。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看起來是在寫淘金的人要經過“千淘萬漉”,濾盡泥沙,最後才能得到金子,寫的是淘金人的艱辛。但是在這首詩中,詩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儘管讒言誹謗,小人誣陷,以至於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罷官降職,逐出朝廷,貶謫他鄉,但是他們並不會因此而沉淪于現實的泥沙之中,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歷經艱辛和磨難之後,終究還是要洗清冤屈,還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樣,儘管“千淘萬漉”,歷盡辛苦,但是終究總會“吹盡狂沙”,是金子遲早是要發光的。

如果把作品與劉禹錫的政治生涯聯繫起來看,讒言明顯是指那些詆毀永貞黨人的諫言,以及對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詩的前兩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堅強意志,接著又以沙裡淘金這一具體事理聯繫到正義之身,歷盡千辛萬苦終歸會經受住磨難而顯出英雄本色,為天下人認可。這種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豪邁信念是劉禹錫一貫思想品格的真實反映。作品通過具體的形象,概括詩人的深刻感受,也給了後人以哲理的啟示。[2]

 

劉禹錫(西元772842)和白居易(772846)是同年,在貶居的日子裏二人因為機緣而成了好友。西元826年,劉禹錫和白居易分別從和州與蘇州回洛陽,二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為他的長期遭受貶謫抱不平,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爲劉禹錫鳴不平,覺得他二十三年在淒涼苦寒的地方寂寞的撐持,沒有快樂、沒有升遷,實在是太不公平了。人生其實古來稀,在劉禹錫七十年的生命中竟然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低潮階段,比例不可謂不高。

 

然而劉禹錫針對白居易贈詩卻回贈一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酬答,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這是何等的達觀和灑脫的態度。

 

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又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他並沒有為著這23年的坎坷際遇而消沉頹廢,反而是表現出一種更高境界的人生態度:“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又何嘗不是劉禹錫人格精神的昇華?人間滄桑,那些曾經擁有的高宅華堂、金車寶馬何在?曾經擁有的富貴功名何在?只有純正美好的品質是歷史上最亮麗的風景,只有無私的境界和寬廣的胸懷與天地同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轉載《再別康橋》 賞析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

從胡適新詩《老鴉》說起

胡適新詩《老鴉》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二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饑。──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胡適早年自美返國,看到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常在演講、為文時提出批評,因此引起很多被批評者的不滿,甚至招來種種打擊。所以他自比為烏鴉,老是啞啞地對著人叫,別人見了牠就大不吉利。烏鴉討人厭,但是胡適卻堅定地說: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輕柔悅耳,人們都喜歡聽﹔但他卻寧願當烏鴉,不肯阿諛諂媚,討人們歡喜。他要把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暴露出來,以謀求改善,即使因此而使自己處境惡劣,無枝可棲、又寒又飢,但他也不屈服、不改變,仍然堅定的說 「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 因為他不是鴿子,也不是小鳥,他本來就是烏鴉,他就是要當烏鴉。這首詩裡的老鴉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化身;他借老鴉向世人宣示─不管你們喜不喜歡,我還是堅持說我該說的話;不管處境如何困難,我還是堅持我該做的事 ! 這種精神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具體表現 。 為什麼烏鴉討人厭 , 被人認為不吉利呢 ?大師胡適經常說自己有歷史癖,而我則有考據僻 。 喜歡就一些趣味雅(trivia)的小事打破砂鍋追到底 。 經過一番搜尋,發現烏鴉討人厭的理由如下: 除了烏鴉全身烏黑,叫聲嘶啞難聽,而且常常成群結隊地邊飛邊叫,據說烏鴉的嗅覺特別靈敏,人或畜瀕臨死亡,他 ( 牠 ) 的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烏鴉就聞味而來。可是人們誤解了牠,認爲是牠的到來才造成死亡事件的産生。所以人們認爲烏鴉叫是不祥之兆。   偶然讀到著名唐代詩人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的詩 ,提到有烏鴉在友人房上叫,他恭維友人道: " 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 " 元稹的《大嘴烏》詩和白居易《和大嘴烏》詩再再顯示唐人普遍認為烏鴉是吉祥鳥,烏鴉的出現必定帶來喜慶,因而對烏鴉有著熱愛和敬畏的感情。另一方面 ,唐人 認為烏鴉覓食反哺其母,這種行為與儒家思想契合。例如白居易的《慈烏夜啼》對於烏鴉讚賞有加 : " 慈烏...

漫談古詩十九首十八《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注釋 遺:音ㄨㄟˋ,送來的意思。客人乃替丈夫帶回給妻子的禮物。 端綺:半匹絲絹。端,二丈,即半匹。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故人:本指有舊交情的朋友,此指遠別的丈夫。 合歡:本植物名,羽狀複葉,小葉到夜晚會合起,故曰「合歡」或「合昏」,古人常以之為夫妻和合的象徵。本詩指雙層縫合的被子。 著:音ㄓˇㄨ,通「貯」,即裝填絲棉。 長相思:本應填以長絲,此處將民歌諧音雙關的修辭還原,故謂「長相思」。 緣:音ㄩˋㄢ,在被子四端以絲縷縫合。 以膠投漆中:喻纏綿不分。膠漆為古時兩種黏性最大的接著劑。   語譯 有位客人打從遠方前來,幫我捎來半匹絲綺。 知心人相隔天涯萬里,還是這麼貼心。 絲綺上繡著雙雙鴛鴦,我要拿來縫成合歡被。 ( 合歡 ) 被中貯著綿長絲緒, ( 合歡 ) 被緣打上不解的同心結。 我們就像膠與漆的投合無間,又有誰能拆散?   由於先前閱讀古詩 《 飲馬長城窟行 》, 其中有 「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 的句子 , 讓我提前吟誦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 。這首詩的結構相當明顯: a、起─敘事,故人贈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b、承─抒情,睹物思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c、轉─對端綺的想像: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詩人因端綺而浮想聯翩,想像以綺製作成注入濃情蜜意的合歡被。 d、合─對未來的想像: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想像未來二人不再分離,甚至同被共眠,膠漆相投的纏綿情意。 詩中有多個字一語雙關:例如:長相思,「思」諧音「絲」。又如:緣以結不解,「緣」兼具「修邊」、「姻緣」二義,與「結」又合而為「結緣」。「結」兼有「繩結」及「結合」二義。「不解」兼有結解不開及兩情不分二義。其次有譬喻:「以膠投漆中」,喻兩情和合,又暗指未來丈夫歸來,共被同眠,兩情纏綿。出自以譬喻,則不至過分發露,合乎古詩溫柔婉約的抒情精神 ; 以及象徵:「雙鴛鴦」、「合歡」、「不解結」都有夫妻和合的象徵。整條被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