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如流水馬如龍
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最早出自於《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濯(zhuo)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東漢章帝劉炟即位後,封其父皇明帝劉莊的皇后馬氏為太后。馬太后親自撰寫《顯宗起居注》,絲毫不提及父親馬援及兄長馬防的功勞,還要章帝不要聽信大臣的給馬家封侯的建議,說:「我回家看他們門前車水馬龍的,不能再封了。」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后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禦者,不及遠矣。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讚她是個能幹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於她一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一個兒子,取名為劉炟(da)。
西元60年,由於皇太后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后。馬氏當了皇后,生活還是非常儉樸。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一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製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后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並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後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並不因此而干預朝政,此後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後,劉炟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後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一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后還是不同意,並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麼關係?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後,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
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后,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樸,左右宮妃也儘量儉樸。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一條遊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眼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麼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這句話最後被許多詩人化用到詩詞中,最早的當屬唐代的蘇頲,原詩如下:
《夜宴安樂公主新宅》
唐代:蘇頲
車如流水馬如龍,仙史高台十二重。
天上初移衡漢匹,可憐歌舞夜相從。
衡漢:北斗和天河。泛指天宇、天上。比喻京都或宮苑。
《文選•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夜移衡漢落,徘徊帷戶中。” 李周翰 注:“衡,北斗也。漢,天河也。”
《宋書•禮志三》:“圣上韞籙蕃河,竚翔衡漢,金波掩照,華耀停明。”
唐 沉佺期 《安樂公主移入新宅》詩:“初聞衡漢來,移住斗城隈。”
唐 蘇颋 《夜宴安樂公主新宅》詩:“天上初移衡漢匹,可憐歌舞夜相從。”
這首詞是直筆明寫、正見正寫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藝術手法,因而有愈見沉痛之感。
當然最著名的引用當屬南唐後主李煜的《憶江南》:
憶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全詞僅五句二十七字,但卻內容豐富、寓意深刻。作者以反寫正,以樂寫悲,以歡情寫悽苦,昔與今的對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但也蘊寓了極深的用意,以人有回味無窮之感。全詞一筆即成,語白意真,直敘深情,是一首情辭俱佳的小詞。但二詞可同讀,對作者的憂思愁恨則體會更深。
從表面看(特別是單看後三句),似乎這首詞所寫的就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實際上作者要著重表達的倒是另外一面—處境的無限淒涼。但作者卻只在開頭用「多少恨」三字虛點,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托。正因為「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景象在他的生活中已經不可再現,所以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後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舊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的淒涼越不難想見。由於詞人是在夢醒後回想繁華舊夢,所以夢境中「花月正春風」的淋漓興會反而更觸動「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的悲慨。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細緻,語言直樸,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直到宋代的宋祁的化用,使這句詩流傳度更加廣泛:
《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
宋代:宋祁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如龍。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宋子京路過開封的繁台街,偶遇幾輛皇宮內的馬車,避讓不及,這時忽然有一個宮人撩起車簾,痴痴的對著宋子京叫了聲「小宋」。宋子京驚訝不已,神魂出竅,回到家後,浮想連翩,就為這嬌痴的一聲小宋而夜不能寐,提筆寫下了這篇《鷓鴣天》。這首詞很快就傳到了宮中,仁宗皇帝知道後,就將宮女們都召集起來,問是那一輛車子、那一位宮女呼喚「小宋」。有一個宮女請罪自陳說:「有一次我跟隨陛下去侍奉御宴,聽見宣旨召見翰林學士,左右的太監都說小宋來了,我就記住了。那次我在車內偶然看見了他,就脫口而出,呼了一聲『小宋』。」後來仁宗皇帝召見宋子京,就問起他這件事,宋子京非常惶恐,窘迫的無地自容,幽默的仁宗皇帝笑著對宋子京說:「蓬山並不是很遙遠呀。」於是,就將這位宮女許配給了宋子京。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