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30 由 三養齋 發表于文化
夕陽:傍晚的太陽。由於接近黃昏時,太陽通常為橙紅色。
寓意:
1.指山的西面。《詩•大雅•公劉》:「度其夕陽,豳居允荒。」《毛傳》:「山西曰夕陽。」
《釋名•釋山》:「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陽。晉庾闡《狹室賦》:「南羲熾暑,夕陽傍照。」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3.比喻晚年。晉劉琨《重贈盧諶》詩:「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唐杜甫《上白帝城》詩:「老去聞悲角,人扶報夕陽。」
唐白居易《秦中吟》:「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子孫。」
(一)李商隱的夕陽
登樂遊原 李商隱(唐)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的夕陽充滿了遺憾和惋惜之情。
前二句寫驅車登古原的原因:是 「向晚意不適」,意不適即心情不舒暢。
後二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但卻有些惋惜和遺憾。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二句,一般理解為「晚景雖好,可惜不能久留。」
(二)劉禹錫的夕陽
酬樂天詠老見示 劉禹錫 (唐)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這首詩是劉禹錫看了白居易寫的詠老詩後的酬和。
白居易《詠老贈夢得》: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
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
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
唯是閒談興,相逢尚有餘。
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對白居易的關於「老」的看法頗有同感。
一二句寫「顧老」是人之常情,人們誰都顧慮衰老,老了就沒有人憐惜。接著四句進一步交代了「顧老」的原因,詩人用形象的語言作了描繪:因為衰老,身體一天天消瘦,腰帶要不斷地緊縮,頭髮漸漸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書卷廢置不看,是為了保護眼睛;經常用艾灸,是為了延年益壽。
後四句針對白居易的「傷老」,從另一個方面談了對「老」的看法。
劉禹錫認為,老固然有老的短處,但是老也有老的長處。
老的長處是閱歷豐富,「經歷還諳事,閱人如閱川。」年歲大了,經歷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見過的人多了,閱歷也就更加深廣。所以詩人勸慰他的朋友對待衰老不要過多的憂慮,只要正確對待,便可翛然自樂。
最後兩句是全詩點睛之筆,意境優美,氣勢豪放。
詩人面對衰老,不消極,不悲觀,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滿天的紅霞。
同樣的夕陽,在不同人的眼裡,卻有不同的意義。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