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一個作風強勢的人,這可由他作文與作詩常發表與人意見不同的獨特見解,麗如一般人都同意孟嘗君得士的見解,而他偏偏作翻案文章認為孟嘗君得雞鳴狗盜之士,所以真正的士因而不願歸附他。又如杜牧(晚唐)《題烏江亭》對項羽持懷疑態度,認為其人不善忍耐,缺乏能屈能伸的精神,如果渡江苟且保命,還能全捲土重來。王安石(北宋)《吳江亭》卻反駁杜牧詩。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認為,大勢所趨之下,項羽已經無力回天。
王安石的作詩方法也與一般人不同,被稱為集句。什麼是集句呢?就是從已有的不同詩文中選出句子重新組合一首新詩或對聯。例如《牡丹亭》的結尾全用唐詩集句法,請看“驚夢”的尾聲的集句詩:
春望逍遙出畫堂(張說)
間梅遮柳不勝芳(羅隱)
可知劉阮逢人處(許渾)
回首東風一斷腸(韋莊)
這四句詩分別出自四人之作,現在作者把它們重新組合為一首詩,自有一番新的意境。
(《隨園詩話》)卷六:「王荊公矯揉造作,不止施之政事。(1)王仲至:『日斜奏罷長楊賦,閒拂塵埃看畫牆』;最渾成。荊公改為奏賦長楊罷,以為如是乃健。(2)劉貢父:『明日扁舟滄海去,卻從雲裡望蓬萊』;荊公改雲裡為雲氣,幾乎文理不通。(3)唐劉威詩云:『遙知楊柳是門處,似隔芙蓉無路通』,荊公改為:『漫漫芙蓉難覓路,蕭蕭楊柳獨知門』;(4)蘇子卿詠梅云:『只應花是雪,不悟有香來』,荊公改為『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活者死矣,靈者笨矣。」按此四事須分別言之。前二事是為他人改詩。後二事所改句,皆即見荊公本集中。改劉威《游東湖處士園林》一聯,見《段氏園亭》七律;改蘇子卿「梅花落」二句,見《梅花》五絕。此則非改他人句,而是襲人以為己作,與王劉兩事,迥乎不同。以為原句不佳,故改;以為原句甚佳,故襲。改則非勝原作不可,襲則常視原作不如,此須嚴別者也。」
另外,袁枚也在(《隨園詩話》)卷六中批評王安石「每遇他人佳句,必巧取豪奪,脫胎換骨,百計臨摹,以為己有;或襲其句,或改其字,或反其意。集中作賊,唐宋大家無如公之明目張膽者。」《能改齋漫錄》卷八載五代沈彬詩:「地隈一水巡城轉,天約群山附郭來」,荊公仿之作「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書湖陰先生壁》中“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卻是絕了。“護田”“排闥”二句從漢書中來,蘊了典故,卻又如此生動。水自有性將田護來將綠繞;山亦有意,一層疊一層如推送青入目。繞的可以說是綠油油的植物,也可以說是綠的意趣;送的可以說是青山,也可以說是青色撲目的氣勢。
《石林詩話》載荊公推少陵「開簾宿鷺起,丸藥流鶯囀」為五言模楷,因仿作「青山捫虱坐,黃鳥挾書眠」。
《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五謂荊公選《唐百家詩》,有王駕《晴景》云:「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底花。蛺蝶飛來過牆去,應疑春色在鄰家」;想愛其詩,故集中亦有詩云:「雨來未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改七字,「語工意足」。
其他像《自遣》的「閉戶欲推愁,愁終不肯去。底事春風來,留愁不肯住」,則是得自北周庾信《愁賦》:「攻許愁城終不破,蕩許愁城終不開。閉戶欲推愁,愁終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處」之顯形也。
《徑暖》之「靜憩雞鳴午,荒尋犬吠昏」,則得自唐人「一鳩鳴午寂,雙燕話春愁」之變相也。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之「天末海門橫北固,煙中沙岸似西興。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台只見燈」,則得自楊蟠《陪潤州裴如晦學士游金山回作》:「天末樓台橫北固,夜深燈火見揚州」之放大也。
《鐘山即事》之「茅簷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則南北朝詩人籍有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翻案也。
《閒居》之「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則唐人王維「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之引申也。
五律《懷古》、七律《歲晚懷古》則淵明《歸去來辭》等之捃華也。
以上這些都是在《王安石著 宋•李雁湖笺注王荆文公诗五十卷》中有詳細記載。
另外如《即事》:「我意不在影,影長隨我身。我起影亦起,我留影逡巡」,則是李白《月下獨酌》:「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之摹本也。
《自白土村入北寺》:「獨尋飛鳥外,時渡亂流間。坐石偶成歇,看雲相與還」,又《定林院》:「因脫水邊履,就敷巖上衾。但留雲對宿,仍值月相尋」,則右丞《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及《歸嵩山作》:「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之背臨也。《示無外》:「鄰雞生午寂,幽草弄秋妍」,則韋蘇州《游開元精舍》:「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餘」之仿制也。
《次韻吳季野題澄心亭》:「躋攀欲絕人間世,締構應從物外僧」,則章得象《巾子山翠微閣》:「頻來不是塵中客,久住偏宜物外僧」之應聲也。
《春晴》:「新春十日雨,雨晴門始開。靜看蒼苔紋,莫上人衣來」,則右丞《書事》:「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之效顰也。
按與公唱酬之葉濤《望日廬有感》:「已愧問人才識路,卻悲無柳可知門」,自註:「《江令尋宅》詩云:「見桐猶覓井,看柳尚知門。」荊公詩蓋兼用此意,曾袁僅知其一。
又如荊公晚歲作《六年》一絕句,其三四句云:「西望國門搔短髮,九天宮闕五雲深」,竊疑即仿所改劉貢父之「明日扁舟滄海去,卻將雲氣望蓬萊」也。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又演楊公濟《陪裴學士游金山回》一聯為西聯,蓋漁獵並及於時人,幾如張懷慶之生吞活剝矣。
子才譏荊公《梅花》五絕,《誠齋集》卷一百十四《詩話》已云:「蘇子卿云:『只應花是雪,不悟有香來』,介甫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陸龜蒙云:『殷勤與解丁香結,從放繁枝散誕春』;介甫云:『殷勤為解丁香結,放出枝頭自在春』。
方虛谷《瀛奎律髓》卷二十齊己《早梅》下批曰:「一字之間,大有徑庭。知花之似雪,而雲不悟香來,則拙矣。不知其為花,而視以為雪,所以香來而知悟。荊公似更高妙。」曲為回護,辛弘智、常定宗之爭「轉」字,惜未得此老平章。唐東方虯詠《春雪》云:「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仿蘇子卿,又在荊公以前。袁梅說:「公在朝爭法,在野爭墩,故翰墨間亦欲與古爭強梁,占盡新詞妙句,不惜挪移采折,或正摹,或反仿,或直襲,或翻案。生性好勝,一端流露。其喜集句,並非驅市人而戰,倘因見古人佳語,掠美不得,遂出此代為保管,久假不歸之下策耶。」
王安石的作風讓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一篇篇名「烏鴉選美」的故事。大意是:「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裡住著各種各樣的鳥兒。這些鳥兒都十分愛美,它們時常討論誰最美麗,結果往往吵的不可開交,每只鳥兒都自認為是森林裡最美麗的鳥兒。
為了使大家和睦相處,也為了平息大家的議論,看管這個森林的仙女提議,每年進行一次選美,選出一隻最美的鳥兒當鳥王。這一提議得到熱烈回應。群鳥紛紛準備,把自己打扮一番,報名參賽。
比賽開始了,鳥兒們唧唧喳喳議論起來。
孔雀十分自信,它把自己梳洗得十分美麗。看著它緩緩地張開了尾羽,五彩繽紛的羽毛果然十分眩目,把大家的眼睛都晃花了。孔雀得意的說:“你們瞧瞧我的羽毛!還用比麼?當然是我最美了,鳥中之王非我莫屬!”
一身潔白的天鵝可不服氣,昂起它美麗的長脖子,輕輕地哼道:“花花哨哨的,就想成為鳥中之王了?只有素雅純潔才是最美的。看我潔白高雅的羽毛,鳥中之王應該是高貴的。”
其它鳥兒也不甘示弱,爭相亮相,紛紛誇耀自己的美麗。
看著別的鳥兒美麗的模樣,烏鴉傷心的快哭了。它躲在一邊不敢出來。它難過的想到:“為什麼老天把我生的這麼醜,又黃又大的嘴巴,全身黑的像木炭的羽毛。”
烏鴉心有不甘的離開了選美會場。它想來想去,不甘心就這樣灰溜溜地過一輩子。它想了一個好辦法,它也要去爭奪鳥中之王這個榮譽。它編了一個淒慘的理由,哭泣著向每隻鳥兒要了一根羽毛。鳥兒們不懂烏鴉的想法,都同情的把自己身上的羽毛取下來送給烏鴉。
這下好了,烏鴉把收集到的羽毛都粘在自己身上。原來黑乎乎的身子搖身一變,成了花蝴蝶一般。烏鴉漂亮極了,它集百鳥之羽,成了森林裡最漂亮的鳥兒了。烏鴉來到會場,出盡了風頭。
森林裡的仙女一下子就迷上了這隻特別美麗的鳥兒,她指著烏鴉驚歎:“多麼美麗的鳥兒!”她當場宣佈:“我決定讓它當鳥中之王,它是最美麗的了。”
鳥兒們也被這美麗的鳥兒吸引了,想:“這傢伙確實漂亮,但是誰知道它到底是誰呀?這諾大的森林中,有這樣的鳥兒麼?我們怎麼都沒有見過它呢?”
烏鴉得意忘形了,在大家的驚歎聲中,忍不住叫了起來。這下,大家聽出來了,原來是那隻又醜又不要臉的烏鴉,向我們哭訴,要羽毛,原來是為了做這勾當!
憤怒的鳥兒們一起圍了上去,你一口,我一口,各自把自己的羽毛啄了下來,瞬間,美麗的鳥中之王不見了,只有一隻全身烏黑的醜鳥呆在臺上。烏鴉的騙局被當場拆穿,它慚愧極了,一想到自己這副醜模樣在這裡丟人現眼更令他傷心欲絕。
這時,仙女走了過來,對烏鴉說:“你知道麼?烏鴉,要記住,只有真實的,才是最美麗的。弄虛作假永遠不會有好下場。美麗不是靠欺騙,靠一身華麗的外衣,最真最美的心靈才是最美麗的。”通過這次選美,大家都學到不少東西,也都明白了美麗的真諦。」不知道這個比喻是否適當?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烏鴉的巧思不是很有創意嗎?您認為如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