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先賢的管理智慧 作者:鄧東濱 出版:長河出版社
據說唐太宗在臨朝問政的時候,曾經對身邊的群臣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長久以來,日本人在努力熟讀中國古籍(尤其是兵法)之餘,更把由其中領悟的智慧或教訓應用於企業經營之上,獲致輝煌的績效。例如日本的一位教授說,有「日本經營之神」之稱的松下幸之助就是因為善於運用諸葛亮的謀略思想而使松下電器成為世界級大企業的。正如常為日本企業高階經營者講解「三國」的守屋洋所說,目前日本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彼此之間的合縱連橫、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的情形與中國漢末三國鼎立的歷史環境非常類似,因此從三國風雲人物的成敗教訓中,可以學到很多在逆境中如何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
作者在出版本書之前曾經著有《伊索寓言的管理智慧》以及《台灣諺語的管理智慧》二書。有鑑於在浩瀚如海的中國典籍中,充滿著先人遺留下來的經驗與教訓。這些經驗與教訓可供當今各行各業的管理者充作「知興替」與「明得失」的殷鑑。或許有人對於將中國古籍的精華運用到現今的經營管理策略上,有牽強附會的感覺。然而作者或許無此意,只要能夠自圓其說,讀者卻不妨做此想。
本書總共匯集了138種先人的經驗與教訓,整合為52則,分成8章,分別是「氣度、見識與膽識」、「自我管理」、「效忠」、「溝通」、「人群關係」、「談判與衝突管理」、「用人」以及「領導統御」。上述項目都是身為管理者不可或缺的修鍊課目。作者先譯述數則故事,然後以管理學的概念加以詮釋凸顯其背後的真義,往往有畫龍點睛之效,令讀者產生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的體認。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治學有多種式樣,評點、考證、鑑賞、漫話、編選,卻不見「商戰化」,或許是因為受到當時商為四民之末的「重農抑商」思想的影響。
事實上,企業架構確實如同政府組織,其內部結構有層級的縱線與部門的橫線。企業單位之間也和列國關係一樣,有其分合、有其合作及對抗。中國歷史上的企業發展的經驗固然不多,但是如果回顧歷史上歷朝歷代的興衰敗亡以及政治行為的例證卻所在多有。從組織型態與人的行為的角度而言,在歷史上每有可以比較參證之處,或許能為今日的企業體或公司組織找出相同共通的規律。
歷史是一門「鑑往」的學問,其意義卻在於「知來」。尤其可以給管理者「透視與遠見」。事實上領導者的胸襟視野都需培養孕育,他們並不一定事事都要親身經歷,而是可以從前人的經驗中記取借鏡。在中國歷史與文化中應該有無數的可適用於現代企業管理與企業領袖人才的知識寶藏等待我們發掘。讀者若能藉書中所提供的智慧,而有更深一層的啟發與省思,相信必有「不虛此讀」的感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