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轉載家庭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

執子之手,與子同眠.
執子之手,夫複何求?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
老太太醒過來了,心臟跳的忽快忽慢的,讓她有些吃不消了。
老太太就想:差不多嘍,自己要走,也就在這 一兩 天嘍。
老太太已經76歲了,身體倒還好,只是今年,大冷大熱,對他們這些老年人,是很致命的傷害呢。這不,自己就覺得從春節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老太太轉頭,看見旁邊的暖椅上,躺著自己78歲的老頭子,心裡,稍稍安慰了些。太陽暖暖的,正在向天邊垂落,老太太就想起了和老頭子,這一輩子的時光。
年輕時候,老太太是四鄰八鄉有名的美人兒。說媒的人,踏破了她家好幾塊門檻。可是,可是她早就心有所屬。

她,看中了村中那個小學校裡,唯一的教書先生。那是個斯斯文文的年輕人,長著很好看的一雙眼睛,看著你的時候,滿滿的笑,讓人就心醉的不行。兩個人曾經多次在村中的小道上迎面走過,都只是短短的對視一眼,然後雙雙紅了臉,低了頭,匆匆的擦肩而過。短短的相遇,卻是兩個人,最幸福的期待。
誰知那一年,她的父親去外面採辦年貨,回來時遇到了土匪,危急關頭,被一個五大三粗的過路客捨命救了下來,還替父親挨了深深的一刀。在她家裡養傷的時候,她在床前端茶遞飯,完全是出於報答這個陌生男人,對父親的救命之恩。等到這個漢子傷勢漸好的時候,這個漢子就開始忙裡忙外的,幾乎包攬了所有的農活和家務活。

別看他粗枝大葉的樣子,竟是個全能手,洗衣做飯,田間地頭,春耕夏種,修修弄弄,竟沒有他不會的活計,把她的父母給歡喜的不行,就經常陶醉在四鄰的誇獎和羨慕聲中。這讓她非常心焦,因為她在一個晚上,偶然在父母的門外,聽到了父母親,有意要招這個漢子入贅。她就軟軟的靠在門邊,沒了主意。
第二天,故意去那條和教書先生經常偶遇的巷子,徘徊了很久,都沒有見到。後來問了村裡的一個孩子,才知道那個教書先生,已經回城多日,說是家中有事,要三個月後,才能回來。那個教書先生再回來的時候,匆匆的跑到她家門口,就看到了她家門上,醒目而刺眼的大紅喜字,

看見了院子裡,一身紅衣,滿眼幽怨的她。從那天起,那個教書先生,就徹底的消失在她的生活中。後來,後來就跟著那個漢子,安安心心的過起了日子。新中國成立,三年自然災害,十年文革,改革開放,風風雨雨,雨雨風風。

兩個人從農村來到城市,相依為命,相互扶持,生兒育女,開枝散葉,就到了現在,老態龍鐘的樣子。不容易,實在不容易啊!老太太這樣想著,胸中有些發悶,就咳嗽起來,驚醒了一旁午睡的老頭子。那老頭子趕緊起身,關切的看著老太太,就手到了一杯水。

老太太就捧了暖暖的水杯,看著自己的男人,想自己,和這個男人過了這一輩子,還有什麼遺憾嗎?好像沒有吧?這個男人,心思實在細膩的可以。對這個家,也實在沒話可說。再苦再難,都把她們娘幾個,照顧的妥妥當當的。兩個人雖然在一起,極少有什麼話,卻有著多年培養出來的默契。

有時候,就默默的坐在一起,手握著手,什麼也不說,都能靜靜的,坐上那麼一天。老太太就想起老頭子為了這個家,付出的一切。還記得一年秋天,二小子要上學,學費成了問題,家裡也好久沒有見到葷腥了。老頭子就在屋子裡坐了很久,然後起身說,去找人借。找誰借?其時他們在那個城市,一個親戚也沒有。

寥寥的幾家朋友,也都是一窮二白。誰知到了傍晚,老頭子果然就帶回來了兒子的學費,手裡還破天荒的拎了一只活雞!那個晚上,一家人,暖暖活活的在一起,好像過年一樣的快樂。可是,可是她卻在晚上給老頭子換衣服時,發現了袖彎裡,有淡淡的一點血跡。就趕緊去看熟睡中老頭子的胳膊,就看見了他肘彎處,一個醒目的針眼,還有好大一片淤青。
啊!這個漢子!這個男人!這個老頭子!!為了這個家,也是一身的病了。快八十歲的人了,卻每天依舊忙忙碌碌的,彷彿是一台不知疲倦為何物的機器。而自己,自己當初嫁給他的時候,是多麼多麼的傷心,多麼多麼的不情願啊。
現在牽手走了這麼多年,卻只有他一直陪在自己身邊,不離不棄,始終如一。老太太這樣想著,眼睛裡就漸漸的潮濕起來。忽然,就有些孩子氣,就輕聲的問眼前這個男人:“老頭子,說說看,如果有下輩子,還願意和我做夫妻嗎?”老頭子被老太太這個突兀的問題,弄的愣了一下,就展開滿臉的核桃紋,笑的很神秘:“不一定嘍,如果下輩子,我托生成了大官財主,就去找你,讓你好好的跟我享享福。如果,如果還是這麼窮,就不嘍,就幫著你,幫著你找一個有錢的人家。我呢,我就在你家附近,遠遠的看著你,只要你能過得好,就成了。”老太太很感動,就幸福的笑著說:“你個臭老頭子,還在我家附近,在我家附近幹什麼?”
老頭子就轉頭,認認真真的看著心愛的女人,認認真真的說:“不幹什麼,就,就做個教書先生吧。”老太太就突然愣住了,哀傷地看著這個和自己共渡了一生的男人。

想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眼裡的淚,卻無休無止的流了下來。過了很久,老太太深情的說:“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老頭子就慢慢的起了身,輕輕的,輕輕的把老太太摟在懷裡。老太太就在老頭子耳邊,呢喃著說:“老頭子,下輩子,咱,還做夫妻啊……老太太和老頭子的小孫女兒,放學回家的時候,看到夕陽西下,火紅的霞光,將老頭子 和老 太太滿滿的籠罩在一起。

就說:“羞羞,爺爺,奶奶,看不出你們還這麼浪漫啊。”於是驚訝地發現,老太太和老頭子,幸福的相擁著,已經雙雙去了。人跟人相處,每一個階段碰到的人都不一樣,陪伴自己最久的是親人,家人,伴侶,不過確是常常被忽略到的人,多久沒有跟家人去看電影,去吃個飯或撒驕一下呢,有空可以多陪陪家人,被唸時也請深呼吸一下哦,雖然是小小的一個動作,家人應該還是會感覺的到窩心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轉載《再別康橋》 賞析

《再別康橋 》 賞析 作者 :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上海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 (" 長袍白麵 , 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 ) 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

從胡適新詩《老鴉》說起

胡適新詩《老鴉》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二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饑。──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胡適早年自美返國,看到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常在演講、為文時提出批評,因此引起很多被批評者的不滿,甚至招來種種打擊。所以他自比為烏鴉,老是啞啞地對著人叫,別人見了牠就大不吉利。烏鴉討人厭,但是胡適卻堅定地說: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輕柔悅耳,人們都喜歡聽﹔但他卻寧願當烏鴉,不肯阿諛諂媚,討人們歡喜。他要把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暴露出來,以謀求改善,即使因此而使自己處境惡劣,無枝可棲、又寒又飢,但他也不屈服、不改變,仍然堅定的說 「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 因為他不是鴿子,也不是小鳥,他本來就是烏鴉,他就是要當烏鴉。這首詩裡的老鴉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化身;他借老鴉向世人宣示─不管你們喜不喜歡,我還是堅持說我該說的話;不管處境如何困難,我還是堅持我該做的事 ! 這種精神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具體表現 。 為什麼烏鴉討人厭 , 被人認為不吉利呢 ?大師胡適經常說自己有歷史癖,而我則有考據僻 。 喜歡就一些趣味雅(trivia)的小事打破砂鍋追到底 。 經過一番搜尋,發現烏鴉討人厭的理由如下: 除了烏鴉全身烏黑,叫聲嘶啞難聽,而且常常成群結隊地邊飛邊叫,據說烏鴉的嗅覺特別靈敏,人或畜瀕臨死亡,他 ( 牠 ) 的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烏鴉就聞味而來。可是人們誤解了牠,認爲是牠的到來才造成死亡事件的産生。所以人們認爲烏鴉叫是不祥之兆。   偶然讀到著名唐代詩人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的詩 ,提到有烏鴉在友人房上叫,他恭維友人道: " 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 " 元稹的《大嘴烏》詩和白居易《和大嘴烏》詩再再顯示唐人普遍認為烏鴉是吉祥鳥,烏鴉的出現必定帶來喜慶,因而對烏鴉有著熱愛和敬畏的感情。另一方面 ,唐人 認為烏鴉覓食反哺其母,這種行為與儒家思想契合。例如白居易的《慈烏夜啼》對於烏鴉讚賞有加 : " 慈烏...

漫談古詩十九首十八《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注釋 遺:音ㄨㄟˋ,送來的意思。客人乃替丈夫帶回給妻子的禮物。 端綺:半匹絲絹。端,二丈,即半匹。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故人:本指有舊交情的朋友,此指遠別的丈夫。 合歡:本植物名,羽狀複葉,小葉到夜晚會合起,故曰「合歡」或「合昏」,古人常以之為夫妻和合的象徵。本詩指雙層縫合的被子。 著:音ㄓˇㄨ,通「貯」,即裝填絲棉。 長相思:本應填以長絲,此處將民歌諧音雙關的修辭還原,故謂「長相思」。 緣:音ㄩˋㄢ,在被子四端以絲縷縫合。 以膠投漆中:喻纏綿不分。膠漆為古時兩種黏性最大的接著劑。   語譯 有位客人打從遠方前來,幫我捎來半匹絲綺。 知心人相隔天涯萬里,還是這麼貼心。 絲綺上繡著雙雙鴛鴦,我要拿來縫成合歡被。 ( 合歡 ) 被中貯著綿長絲緒, ( 合歡 ) 被緣打上不解的同心結。 我們就像膠與漆的投合無間,又有誰能拆散?   由於先前閱讀古詩 《 飲馬長城窟行 》, 其中有 「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 的句子 , 讓我提前吟誦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 。這首詩的結構相當明顯: a、起─敘事,故人贈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b、承─抒情,睹物思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c、轉─對端綺的想像: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詩人因端綺而浮想聯翩,想像以綺製作成注入濃情蜜意的合歡被。 d、合─對未來的想像: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想像未來二人不再分離,甚至同被共眠,膠漆相投的纏綿情意。 詩中有多個字一語雙關:例如:長相思,「思」諧音「絲」。又如:緣以結不解,「緣」兼具「修邊」、「姻緣」二義,與「結」又合而為「結緣」。「結」兼有「繩結」及「結合」二義。「不解」兼有結解不開及兩情不分二義。其次有譬喻:「以膠投漆中」,喻兩情和合,又暗指未來丈夫歸來,共被同眠,兩情纏綿。出自以譬喻,則不至過分發露,合乎古詩溫柔婉約的抒情精神 ; 以及象徵:「雙鴛鴦」、「合歡」、「不解結」都有夫妻和合的象徵。整條被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