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意識 三大狀況
【文/李培芬(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
在社會新聞中,像是不良青少年洗劫便利超商;或某颱風夜精品店遭小偷光顧,損失慘重;再或是以名人錄影名義騙吃騙喝,最後還佯稱臨時需用錢,騙了2萬元後不見蹤影。這類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就連老板也會上當,更何況是人生閱歷尚淺的員工,因此門市賣場應有防範與警覺,此即為問題意識。
與天災相比,賣場最常蒙受的損失,反而是人禍,須知上門的未必是顧客,搶劫、偷竊、詐騙等歹徒,可不是只出現在電視新聞之中,在各個門市賣場,都有犯罪者出沒的可能,當然,這並不是要讓大家害怕而已,反而應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從而降低損失,保護自身安全。
前一陣子甚囂塵上的毒蠻牛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消費者從便利商店冰箱取出貼著「有毒勿飲」紙條的飲料,三家店四位消費者和三位經手的店員,其中只要有任何一人有所警覺,或許就可以減少一件悲劇的發生。
問題意識的觀念源自於日本產訓協會的MTP課程,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事業單位全體人員對防範問題發生的敏銳度。其重點在防治,還未到危機處理階段。在企業裏最常聽見的對話就是:「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一句沒有問題,正是心態輕忽的開始,應隨時都須具備問題意識,以洞燭機先。
其實,問題意識的建立蘊含向現狀挑戰,以及持續改善的積極意義,千萬不要解釋為沒事找事,或雞蛋裡挑骨頭,我們對於企業的「問題」應持有正面的態度,而不是一昧負面的指責。
正面的態度首先要從認識「問題」的種類切入,問題可概分三種狀況:
(一)救火類:指實際已發生,且都認知的問題。
例如某一店舖每天都有不正常的盤損現象,貨架上的商品常常不翼而飛,此時須要擬定對策、採取行動,以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是有慣竊,還是內賊,甚或是新手上任不熟悉盤點作業造成錯誤…等。面對此類問題必須立即入手處理。
(二)發現類:與應有狀態對比而發掘出的問題。
先有標準才有發現,就像店舖經營都有尖峰或離峰時間,店員總是在尖峰時刻整理貨架、清掃地板,而在離峰時間佇立迎客位置,那麼正好適得其反,店員可能會認為自己並沒有錯,甚至會覺得自己都做得那麼辛苦,還被嫌東嫌西,頗為委屈,此時須與員工建立工作的共同標準,而不是急著責怪,須知問題若不從源頭解決,錯誤會被重複執行。
(三)預測類:預測未來,而描繪出的問題。
好比某些商品滯銷,但偏偏存貨又太多,若不及早下架處理,未來必會造成商品過期、或貨架週轉率過低的問題;另像如果補貨的方式不對,只因貨架空了就填上,未將後排商品拉前,這看起來只是小問題,但若消費者因買到過期商品而訴諸媒體或消費者團體,那就不是解決問題而已,而必須進入危機處理的階段。
問題源自於與預期間的差異,可能是正差異;也可能是負差異,例如之前媒體大幅報導偽鈔新聞,一時間造成驗鈔筆熱銷,但風潮一過,銷量幾至於零,季節性或流行性商品的熱潮,可別被其迷惑而大量訂貨。
下一次再來談談如何做好危機處理。
【2005/09/24 經濟日報】
【文/李培芬(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
在社會新聞中,像是不良青少年洗劫便利超商;或某颱風夜精品店遭小偷光顧,損失慘重;再或是以名人錄影名義騙吃騙喝,最後還佯稱臨時需用錢,騙了2萬元後不見蹤影。這類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就連老板也會上當,更何況是人生閱歷尚淺的員工,因此門市賣場應有防範與警覺,此即為問題意識。
與天災相比,賣場最常蒙受的損失,反而是人禍,須知上門的未必是顧客,搶劫、偷竊、詐騙等歹徒,可不是只出現在電視新聞之中,在各個門市賣場,都有犯罪者出沒的可能,當然,這並不是要讓大家害怕而已,反而應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從而降低損失,保護自身安全。
前一陣子甚囂塵上的毒蠻牛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消費者從便利商店冰箱取出貼著「有毒勿飲」紙條的飲料,三家店四位消費者和三位經手的店員,其中只要有任何一人有所警覺,或許就可以減少一件悲劇的發生。
問題意識的觀念源自於日本產訓協會的MTP課程,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事業單位全體人員對防範問題發生的敏銳度。其重點在防治,還未到危機處理階段。在企業裏最常聽見的對話就是:「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一句沒有問題,正是心態輕忽的開始,應隨時都須具備問題意識,以洞燭機先。
其實,問題意識的建立蘊含向現狀挑戰,以及持續改善的積極意義,千萬不要解釋為沒事找事,或雞蛋裡挑骨頭,我們對於企業的「問題」應持有正面的態度,而不是一昧負面的指責。
正面的態度首先要從認識「問題」的種類切入,問題可概分三種狀況:
(一)救火類:指實際已發生,且都認知的問題。
例如某一店舖每天都有不正常的盤損現象,貨架上的商品常常不翼而飛,此時須要擬定對策、採取行動,以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是有慣竊,還是內賊,甚或是新手上任不熟悉盤點作業造成錯誤…等。面對此類問題必須立即入手處理。
(二)發現類:與應有狀態對比而發掘出的問題。
先有標準才有發現,就像店舖經營都有尖峰或離峰時間,店員總是在尖峰時刻整理貨架、清掃地板,而在離峰時間佇立迎客位置,那麼正好適得其反,店員可能會認為自己並沒有錯,甚至會覺得自己都做得那麼辛苦,還被嫌東嫌西,頗為委屈,此時須與員工建立工作的共同標準,而不是急著責怪,須知問題若不從源頭解決,錯誤會被重複執行。
(三)預測類:預測未來,而描繪出的問題。
好比某些商品滯銷,但偏偏存貨又太多,若不及早下架處理,未來必會造成商品過期、或貨架週轉率過低的問題;另像如果補貨的方式不對,只因貨架空了就填上,未將後排商品拉前,這看起來只是小問題,但若消費者因買到過期商品而訴諸媒體或消費者團體,那就不是解決問題而已,而必須進入危機處理的階段。
問題源自於與預期間的差異,可能是正差異;也可能是負差異,例如之前媒體大幅報導偽鈔新聞,一時間造成驗鈔筆熱銷,但風潮一過,銷量幾至於零,季節性或流行性商品的熱潮,可別被其迷惑而大量訂貨。
下一次再來談談如何做好危機處理。
【2005/09/24 經濟日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