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形象的建立
--從花榮的神射談起
引子
花榮原本擔任清風寨的知寨,也是清風寨的地方官。他猿臂善射,箭法百發百中,所以有一個「小李廣」的綽號。花榮的個性忠勇仗義,嫉惡如仇,所以頗得地方人士信服。這清風寨在青州的三岔路口,地名為清風鎮,岔路可通三處高山,所以地勢險要,清風鎮上住了五千多戶人家,相當的熱鬧。清風寨原本只有花榮這個知寨,後來上面又派了一個名叫劉高的人為知寨。劉高是文官,因此兩人分別被稱為文知寨和武知寨,劉高自以為是正知寨,貶花榮為副知寨;兩人同事相處雖為朋友卻面和心不和。
宋江和花榮也算得上是老朋友了,宋江到清風寨就是為拜訪花榮。宋江經過清風山時被劫上山,因此認識了燕順、王虎和鄭天壽,離開清風山後,才到清風寨。宋江住在清風寨過年,花榮自己公事忙,就叫部下陪他,宋江到處逛,遊山玩水,酒樓妓館賭坊等熱鬧的場所,都去見識了一番。由於宋江出手大方,所以花榮的部屬對他的印象很好。每年元宵節清風寨都放花燈,舞龍舞獅,附近各地的攤販都來擺攤,希望能大發利市。
宋江因故被劉知寨隨侍的軍漢逮捕,宋江當然不承認自己是宋江,他自稱是鄆城縣的客商姓張,還救過劉知寨的夫人。但是劉高老婆不但不承認,還一口咬定宋江是強盜。劉知寨見宋江不肯招認,就動刑打得宋江的屁股皮開肉綻,鮮血逆流。花榮據報非常焦急,就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給劉高要求放人,信中將宋江寫作姓劉,是他的表兄。劉高看了信大發脾氣,將信撕了,並認為花榮跟清風出的強盜有勾結。花榮聽說劉高不肯放人,就親自率領部屬士兵衝進劉知寨的府衙將宋江救了出來。
在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鰲山,花榮大鬧清風寨」一節中,話說劉高捉了宋江,花榮救了宋江回寨,劉高派二百兵士到花榮寨上奪人。此時天色不甚明亮,那二百來人擁在門外,只見兩扇大門不關,花榮在正廳坐著,左手拿弓,右手挽箭。花榮豎弓大喝:「今日先教你眾人看花榮弓箭,看我先射大門上左邊門神的骨朵頭!」搭箭滿弓只一箭,正射中門神骨朵頭。眾人看了,都吃了一驚。花榮又取第二枝箭,大叫道:「你們眾人,再看我道第二枝箭,要射右邊門神的頭盔上朱纓。」唰的又一箭,不偏不斜,正中纓頭上。那兩枝箭射定在兩扇門上,此時,花榮裨射手的形象已傳播出去。花榮再取第三枝箭,喝道:「你眾人看我第三枝箭,要射你那隊裡穿白的教頭心窩。」眾人已識別了花榮的本事,「哎呀」一聲,一齊跑走了。劉高見明的不行就來暗的,他猜宋江必被送往清風山,便在通往清風山的半途埋伏人馬,果然又把宋江捉回去,同時向青州府知府密告花榮私通清風山的強盜。
青州府的都監「鎮三山」黃信奉了慕容知府的命令來捉花榮,他知道花榮的本領非同小可,所以不敢正面對敵,而於暗中埋伏兵卒,騙花榮來洽事而乘其不備加以逮捕,然後與宋江一併押送青州,卻被清風山的燕順、王英、鄭天壽攔劫了去,黃信逃走,而花榮也只好投靠清風山。
《水滸傳》作者為了要強調花榮的神射,接著在第三十五回中,有一段談到宋江與花榮遇見呂方,郭盛,花榮再次有機會顯現「百步穿楊」的特技:宋江和花榮兩個引了二十餘騎軍馬向前探路。至前面半里多路,早見一簇人馬,約有一百餘人,盡是紅衣紅甲,擁著一個穿紅少年壯士,橫戟立馬在山坡前大叫道:「今日我和你比試,分個勝敗,見個輸贏!」只見對過山岡子背後早擁出一隊人馬來,也有百十餘人,都是白衣白甲,也擁著一個穿白少年壯士,手中也使一枝方天畫戟。這邊都是素白旗號,那邊都是絳紅旗號。只見兩邊紅白旗搖,震地花腔鼓擂,那兩個壯士更不打話,各人挺手中戟,縱坐下馬。兩個就中間大闊路上鬥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花榮與宋江兩個在馬上看了喝采。花榮一步步鑽馬向前看時,只看那兩個壯士覷到間深裏,這兩枝戟上,一枝是金錢豹子尾,一枝是金錢五色旛,卻攪做一團,上面絨線結住了,那裏分拆得開?花榮在馬上看了,便把馬帶住,左手去飛魚袋內取弓,右手向走獸壺中拔箭;搭上箭,拽滿弓,覷豹尾絨線較親處,颼的一箭,恰好正把絨條射斷。只見兩枝晝戟分開做兩下。那二百餘人一齊喝聲采。
解析
在第三十三回一節中,提及花榮有一個「小李廣」的綽號。李廣是西漢時名將,箭法百步穿楊,漢文帝時擊匈奴有功,受封為散騎常侍。武帝時為北平太守,時人稱他為「飛將軍」,匈奴很怕他。
副知寨花榮為了救宋江而與正知寨劉高起衝突,劉高原本對於花榮比他受人歡迎深感不滿,這時逮到可以修理花榮的機會,當然不會輕易放棄。面對劉高派出的二百兵士,花榮先射兩節是傳播形象、顯示形象,形象已被眾人感受、識別,焉有不懼怕神箭之理?但是花榮的神射確實太不可思議,讓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感到懷疑。例如,在在第三十三回中,晁蓋為新上山的伙伴接風宴席中,就有如此的表現。作者再次給花榮製造一個一顯身手的機會:晁蓋與眾英雄會餐,秦明、花榮在席上稱讚宋公明許多好處,清風山報冤相殺一事。眾頭領聽了大喜。後說呂方、郭盛兩個比試戟法、花榮一箭射斷絨條,分開晝戟。晁蓋聽罷,意思不信,口裏含糊應道:「真如此射得親切?改日卻看比箭。」當日酒至半酣,食供數品,眾頭領都道:「且去山前閒玩一回,再來赴席。」當下眾頭領相謙相讓,下階閒步樂情,觀看山景。行至寨前第三關上,聽得空中數行賓鴻嘹喨。花榮尋思道:「晁蓋卻才意思不信我射斷絨條。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教他們眾人看,日後敬伏我?」把眼一觀,隨行人伴數內卻有帶弓箭的。花榮便問他討過一張弓來,在手看時,卻是一張泥金鵲畫細弓,正中花榮意;急取過一枝好箭,便對晁蓋道:「恰才兄長見說花榮射斷絨條,眾頭領似有不信之意。遠遠約有一行雁來,花榮未敢誇口,這枝箭要射雁行內第三隻雁的頭上。射不中時,眾頭領休笑。」花榮搭上,拽滿弓,覷得親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內第三隻,直墜落山坡下。急叫軍士取來看時,那枝箭正穿在雁頭上。晁蓋和眾頭價看了,盡皆駭然,都稱花榮做「神臂將軍」。吳學究稱讚道:「休言將軍比李廣,便是養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自此,梁山泊無一個不欽敬花榮。
大凡形象的建立,一方面靠口碑,另一方面則是靠實力。許多我們現在對某些事物的瞭解,都是出於他人或書籍上的描述而有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例如猶太人很小氣,法國人很浪漫,英國人很深沈,日本人很狡猾,德國人很守法以及西班牙人很熱情等等
--從花榮的神射談起
引子
花榮原本擔任清風寨的知寨,也是清風寨的地方官。他猿臂善射,箭法百發百中,所以有一個「小李廣」的綽號。花榮的個性忠勇仗義,嫉惡如仇,所以頗得地方人士信服。這清風寨在青州的三岔路口,地名為清風鎮,岔路可通三處高山,所以地勢險要,清風鎮上住了五千多戶人家,相當的熱鬧。清風寨原本只有花榮這個知寨,後來上面又派了一個名叫劉高的人為知寨。劉高是文官,因此兩人分別被稱為文知寨和武知寨,劉高自以為是正知寨,貶花榮為副知寨;兩人同事相處雖為朋友卻面和心不和。
宋江和花榮也算得上是老朋友了,宋江到清風寨就是為拜訪花榮。宋江經過清風山時被劫上山,因此認識了燕順、王虎和鄭天壽,離開清風山後,才到清風寨。宋江住在清風寨過年,花榮自己公事忙,就叫部下陪他,宋江到處逛,遊山玩水,酒樓妓館賭坊等熱鬧的場所,都去見識了一番。由於宋江出手大方,所以花榮的部屬對他的印象很好。每年元宵節清風寨都放花燈,舞龍舞獅,附近各地的攤販都來擺攤,希望能大發利市。
宋江因故被劉知寨隨侍的軍漢逮捕,宋江當然不承認自己是宋江,他自稱是鄆城縣的客商姓張,還救過劉知寨的夫人。但是劉高老婆不但不承認,還一口咬定宋江是強盜。劉知寨見宋江不肯招認,就動刑打得宋江的屁股皮開肉綻,鮮血逆流。花榮據報非常焦急,就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給劉高要求放人,信中將宋江寫作姓劉,是他的表兄。劉高看了信大發脾氣,將信撕了,並認為花榮跟清風出的強盜有勾結。花榮聽說劉高不肯放人,就親自率領部屬士兵衝進劉知寨的府衙將宋江救了出來。
在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鰲山,花榮大鬧清風寨」一節中,話說劉高捉了宋江,花榮救了宋江回寨,劉高派二百兵士到花榮寨上奪人。此時天色不甚明亮,那二百來人擁在門外,只見兩扇大門不關,花榮在正廳坐著,左手拿弓,右手挽箭。花榮豎弓大喝:「今日先教你眾人看花榮弓箭,看我先射大門上左邊門神的骨朵頭!」搭箭滿弓只一箭,正射中門神骨朵頭。眾人看了,都吃了一驚。花榮又取第二枝箭,大叫道:「你們眾人,再看我道第二枝箭,要射右邊門神的頭盔上朱纓。」唰的又一箭,不偏不斜,正中纓頭上。那兩枝箭射定在兩扇門上,此時,花榮裨射手的形象已傳播出去。花榮再取第三枝箭,喝道:「你眾人看我第三枝箭,要射你那隊裡穿白的教頭心窩。」眾人已識別了花榮的本事,「哎呀」一聲,一齊跑走了。劉高見明的不行就來暗的,他猜宋江必被送往清風山,便在通往清風山的半途埋伏人馬,果然又把宋江捉回去,同時向青州府知府密告花榮私通清風山的強盜。
青州府的都監「鎮三山」黃信奉了慕容知府的命令來捉花榮,他知道花榮的本領非同小可,所以不敢正面對敵,而於暗中埋伏兵卒,騙花榮來洽事而乘其不備加以逮捕,然後與宋江一併押送青州,卻被清風山的燕順、王英、鄭天壽攔劫了去,黃信逃走,而花榮也只好投靠清風山。
《水滸傳》作者為了要強調花榮的神射,接著在第三十五回中,有一段談到宋江與花榮遇見呂方,郭盛,花榮再次有機會顯現「百步穿楊」的特技:宋江和花榮兩個引了二十餘騎軍馬向前探路。至前面半里多路,早見一簇人馬,約有一百餘人,盡是紅衣紅甲,擁著一個穿紅少年壯士,橫戟立馬在山坡前大叫道:「今日我和你比試,分個勝敗,見個輸贏!」只見對過山岡子背後早擁出一隊人馬來,也有百十餘人,都是白衣白甲,也擁著一個穿白少年壯士,手中也使一枝方天畫戟。這邊都是素白旗號,那邊都是絳紅旗號。只見兩邊紅白旗搖,震地花腔鼓擂,那兩個壯士更不打話,各人挺手中戟,縱坐下馬。兩個就中間大闊路上鬥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花榮與宋江兩個在馬上看了喝采。花榮一步步鑽馬向前看時,只看那兩個壯士覷到間深裏,這兩枝戟上,一枝是金錢豹子尾,一枝是金錢五色旛,卻攪做一團,上面絨線結住了,那裏分拆得開?花榮在馬上看了,便把馬帶住,左手去飛魚袋內取弓,右手向走獸壺中拔箭;搭上箭,拽滿弓,覷豹尾絨線較親處,颼的一箭,恰好正把絨條射斷。只見兩枝晝戟分開做兩下。那二百餘人一齊喝聲采。
解析
在第三十三回一節中,提及花榮有一個「小李廣」的綽號。李廣是西漢時名將,箭法百步穿楊,漢文帝時擊匈奴有功,受封為散騎常侍。武帝時為北平太守,時人稱他為「飛將軍」,匈奴很怕他。
副知寨花榮為了救宋江而與正知寨劉高起衝突,劉高原本對於花榮比他受人歡迎深感不滿,這時逮到可以修理花榮的機會,當然不會輕易放棄。面對劉高派出的二百兵士,花榮先射兩節是傳播形象、顯示形象,形象已被眾人感受、識別,焉有不懼怕神箭之理?但是花榮的神射確實太不可思議,讓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感到懷疑。例如,在在第三十三回中,晁蓋為新上山的伙伴接風宴席中,就有如此的表現。作者再次給花榮製造一個一顯身手的機會:晁蓋與眾英雄會餐,秦明、花榮在席上稱讚宋公明許多好處,清風山報冤相殺一事。眾頭領聽了大喜。後說呂方、郭盛兩個比試戟法、花榮一箭射斷絨條,分開晝戟。晁蓋聽罷,意思不信,口裏含糊應道:「真如此射得親切?改日卻看比箭。」當日酒至半酣,食供數品,眾頭領都道:「且去山前閒玩一回,再來赴席。」當下眾頭領相謙相讓,下階閒步樂情,觀看山景。行至寨前第三關上,聽得空中數行賓鴻嘹喨。花榮尋思道:「晁蓋卻才意思不信我射斷絨條。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教他們眾人看,日後敬伏我?」把眼一觀,隨行人伴數內卻有帶弓箭的。花榮便問他討過一張弓來,在手看時,卻是一張泥金鵲畫細弓,正中花榮意;急取過一枝好箭,便對晁蓋道:「恰才兄長見說花榮射斷絨條,眾頭領似有不信之意。遠遠約有一行雁來,花榮未敢誇口,這枝箭要射雁行內第三隻雁的頭上。射不中時,眾頭領休笑。」花榮搭上,拽滿弓,覷得親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內第三隻,直墜落山坡下。急叫軍士取來看時,那枝箭正穿在雁頭上。晁蓋和眾頭價看了,盡皆駭然,都稱花榮做「神臂將軍」。吳學究稱讚道:「休言將軍比李廣,便是養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自此,梁山泊無一個不欽敬花榮。
大凡形象的建立,一方面靠口碑,另一方面則是靠實力。許多我們現在對某些事物的瞭解,都是出於他人或書籍上的描述而有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例如猶太人很小氣,法國人很浪漫,英國人很深沈,日本人很狡猾,德國人很守法以及西班牙人很熱情等等
留言